首先從細胞培養(yǎng)開始吧。我用的是A549,A549總體感覺還是好養(yǎng)的,也不嬌氣。A549的培養(yǎng)絕大多數的文獻都說用1640,但是我的體會是用DMEM更好,因為經高人指點,發(fā)現A549在偏減性環(huán)境長得更好。一開始也是用1640,細胞總是有部分漂起來,即便是用PBS洗后仍然會有部分漂浮。后來換成DMEM,且血清最好用GIBCO的。以后細胞就開始長好了。這種細胞對濃度依賴更強,所以在傳得時候濃度要高一點,最好一傳二。最好是細胞鋪滿瓶底80-90%時,就傳。傳晚了細胞就疊層。有幾次傳稀了,細胞就集中在一些地方長,沒有均勻的鋪展開來。甚至細胞就在扎堆的地方疊層生長,也不連接成片,這樣的細胞自然不能拿去接種。這樣就只能消化下來原瓶傳,以后細胞漸入佳境。
到快要接種前兩周,我基本上是一天傳一次。用于接種的細胞最好傳15代后再用,因為代數越高,活力越強,細胞生長非常好。由于我的實驗接種的濃度較高,所以我用75cm2的瓶,整整養(yǎng)了99瓶?,F在回想起來,真不知當時是怎么熬過來的。主要是A549個頭較大,所以75cm2的瓶長的滿滿的也就在106,如果按文獻5×107(大多數文獻),我接種60只,還得繼續(xù)擴大瓶數,不過我發(fā)現106數量級就非常好了,不一定必須是5×107。這或許跟我最后細胞的狀態(tài)有關。另外我發(fā)現A549更喜歡玻璃瓶,而且是玻璃瓶越小越好,不知是我的主觀感覺還是事實就是這樣。因為一開始我是用玻璃瓶養(yǎng),后來計算,發(fā)現用量需很大的量時,才改用75cm2的塑料瓶。
關于細胞養(yǎng)的過程中的一些細節(jié):1)雙抗的配制:去一支80萬單位的青霉素溶于4ml的NS,再取一支100萬單位的鏈霉素溶于5ml的NS,取4ml與前者混合節(jié)。1ml分裝與1.5美麗的EP管,-20℃保存,臨用前再解凍。2)消化細胞胰酶最好用GIBCO的??梢詫⒁让阜盅b在1.5ml的EP管里,每管1ml,-20℃保存,臨用前再解凍。3)完培、PBS、胰酶均沒必要提前溫浴,4℃拿出即可用。4)消化細胞時由于選用GIBCO的,所以沒必要在培養(yǎng)箱里消化,室溫即可。時間1分鐘左右。1ml的胰酶可以重復利用,可消化4瓶細胞,甚至可以消化6瓶,不過越到后面消化所需的時間就越長。這樣對細胞不利,因為瓶里沒有完培了。當然消化之前必須用PBS洗。如果不洗的話,在吹打時就比較費時費力了。所以洗很關鍵,因為PBS液可帶走殘留的血清,以提高酶的活性。5)消化細胞時一定要掌握好火候,鏡下觀察到細胞連接松散了,即立即停止消化。吸走胰酶用于下一瓶的消化。6)加入完培吹打,此時可沿瓶底快速擠入完培,如果手勁夠大的話幾乎不用吹細胞都已經掉下來了。吹打時間竟可能短一些,氣泡少一些。對于A549來說,可以快速地吹一二十次即可,因為GIBCO的胰酶消化效果非常好。不過反復使用后,應該適當延長消化時間,且盡可能的把PBS吸干凈。7)加好完培后輕輕晃一下培養(yǎng)瓶,放入培養(yǎng)箱培養(yǎng)。特別提醒,首次復蘇的細胞,不要總去動它,可以第5天再去換液。因為剛復蘇的細胞較嬌嫩,不易頻繁去動它(新手容易犯這樣的錯誤)。
和多數文獻一樣接種后A549是有些長的慢,我的實驗在第18天時,60只里有48只到達遴選標準(100-300mm3),剩下20只,有2/3較小、1/3超過均不能用。我自認為接種成功率比較高了,當然這得益于我身邊有一位近40年經驗的高人。許多人接種率不高的原因,我個人體會是,除了與你的瘤株的活性(無論你是體外培養(yǎng),還是體內培養(yǎng))有密切關系外,還有就是動物的周齡,我個人體會最好4周,動物買來后適應1天就接種。還有后期管理也很重要,特別是NS組,有些人就不給NS,認為沒必要,其實很重要,NS組瘤重平均值應該在2g-3g,標準差應在平均值的1/3-1/4,否則數據根本就不可信,實驗就是白做。決定成功率的還有一個關緊因素是,接種部位,這個非一日之功。我的成功率較高(姑且自詡一下),正如我前面所說,身邊有高人太重要了。所以在這里斗膽建議大家在做類似實驗時,身邊一定要有高人指點,否則你可能會走很多彎路,這樣寧可不做。無論你是用什么鼠,在接種時,首先就是如何抓動物。在抓動物時每一只的手法和力量要盡量一致,抓好后把動物側面面向自己,此時小鼠的身體呈一弧形,整個側面的皮膚繃緊。用小手指先壓住尾巴,再把右后肢向尾部反向拉一下(注:左手抓動物),再用無名指壓住右后肢。此時整個小鼠的、用來注射的側面的皮膚已經繃得較緊了。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細胞懸液在注射后都集中在比較小的區(qū)域,不至于四處擴散,反而使局部的濃度減少,影響到成瘤和瘤塊的均一性(不過均一的瘤塊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?。?。大家可能覺得裸鼠掌握不好注射部位,因為裸鼠的皮膚彈性差。其實裸鼠更好注射,因為裸鼠體表無毛,皮膚是看的見的,有沒有在皮下很容易感覺得到。反而是其他有毛的小鼠看不見皮膚,需要小心一點。
進針點的選擇你可以選離腋窩大概1.5cm的地方。如果我們從腋窩沿身體的側面(正俯位的右側)貼著軀體表面與軀體平行劃一根線的話。那么進針點就應該選在離腋窩1.5cm、“線”的左側。針頭進去后應該斜向下(偏右方向)到達腋窩空曠的地方,剛好是6號針頭的2/3(注意:針頭不能太小,否則易堵。有一次我用4號就有點堵,當時是瘤塊的勻漿。)。之前肯定要消毒干凈,而且面積大一些好點。因為畢竟裸鼠免疫力低。細胞懸液最好注射在腋窩離得腋下靜脈叢周圍,且不要傷及靜脈。聽起來好像很懸吧,其實做多了,感覺就來了。這樣就會保證你每只都接種成功。皮下接種最好選擇腋下,因為這里血流豐富,可保證瘤塊很好的生長。
在無菌室制備好的細胞懸液,最好用一無菌的玻璃瓶(一定要帶膠塞)裝好,再置于冰面上,再帶到動物房注射。許多教科書多說,從消化細胞開始到制備成懸液,再到接種最好在30min內結束,我覺得這有點不切實際。如果是接種一兩動物是可以做到的,但幾十只時,無論是什么樣的高手也做不到。以我為例,我接種60只,我養(yǎng)了99瓶細胞,我從上午8點開始處理細胞,一直到下午3點才把細胞懸液制備好(3個人分工協作),反而是接種只花了30min。
在接種細胞時,每一只動物的用量一定要統一,且注射器在吸得時候也一定要非常準確,這對于將來的成瘤影響很大。每次吸時一定要充分混勻,且搖的次數都要一樣,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細節(jié)。由于裸鼠的皮膚彈性有些差,所以當完成注射,將針頭拔出時會有明顯的針眼,因此在注射完懸液和拔針之前最好下壓針頭,以免液體從針眼處流出,導致注射的量減少,使瘤塊不均一。當然注射前的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好,這毋庸置疑。特別是脫碘時一定要干凈,否則會將碘帶入裸鼠體內,那你就只有哭了。裸鼠太嬌貴了。
接種使用組織瘤塊好,還是細胞好。要根據你的模型需要決定。我用的A549移植瘤模型就應該選“細胞”,因為A549成瘤慢。如果用“組織瘤塊”的話,可能要花3個周期(每個周期20天左右,體內必須傳3代后才能用。如果有現成的成瘤裸鼠賣的話就另當別論了,買來就可以用。)